David Kessler 談悲傷、哀悼與療癒
前陣子看到 Matthew Hussey 訪問曾與悲傷五階段理論提出者 Elisabeth Kübler-Ross 合作過的 David Kessler 的訪談節錄後,便馬上買了他的新書並去看了完整版的訪談。
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聽 David Kessler 用溫和堅定的語氣告訴聽眾們這些,仍讓我感受到自己也正走在復原的路上。
於是我聽了幾遍,作了些筆記,在此整理下來給未來的自己:
什麼是悲傷 (Grief) ?當我們談到這詞時,很自然地會想到所愛的人的逝去,就連英文字典裡也是這麼寫道。但悲傷,其實就是我們所不想要的改變,而我們生活至今,也或多或少會與我們未曾認真關照、認真哀悼過的悲傷共存著。
有時我們會開始比較誰的悲傷、誰的傷痛比較糟糕,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你的傷悲,就是最痛的悲傷。當我們開始比較的時候,我們是與我們的理性、心智為伍,但我們真正受傷的,真正需要療癒的,不是我們的心智,而是我們的心靈。
美國水牛觀察到風暴將至時,反而會一頭跑進風暴裡,因為牠們知道,這樣可以讓牠們更快度過危機。人類卻不一樣,我們會極力避免去碰觸那些讓我們痛苦的心碎與創傷,但在那些我們所不願踏足的黑暗之處,便是我們所需要療癒的所在。
而療癒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我們會需要其它所愛的人們的協助,讓我們體驗到什麼能是健康的關係,孤立從來沒辦法帶來療癒。
同時,療癒也不是幾個禮拜,甚至是幾年的事,當你認為自己準備好並敞開心胸時,便會迎來許多的考驗,讓你了解自己是否已經改變。這些傷痛、腦中的聲音,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消失,但你可以學著如何調低它們的音量,調高那些愛你的聲音。
在療癒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因為遇到在這條路上走得比自己前面的人,為了無法跟上他們的腳步而為之氣結、為之失望、為之責備自己為何沒有準備好,為何又再次錯失了一個可能的靈魂伴侶,但別忘了:會離開的並不是你的靈魂伴侶,你的靈魂伴侶從來都是會留下的那位。
When life changes without our permission, we still have the permission to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