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的自己,你該讀哪五本書呢? (2024 年版)

昨天被 YouTube 推薦了 《推薦5本書給5年前的自己》 的影片,不禁也讓我思考起,這五年來,有哪幾本書是我讀完後,會馬上想送給當時未滿 30 的自己的呢?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I May be Wrong)

最沒懸念的一本,肯定是《我可能錯了》這本書。從我 2023 年中購入有聲書到現在,我聽了 5 次、紙本書讀了兩次、買了中文電子書又讀了一次、人生第一個刺青也是源自於這本書。

作者從自身的經歷出發,逐一審視自己投入靈性成長的契機、過程、以及省思。與許多探討較為抽象概念的靈性著作不同,作者將自己當下內心的想法、情緒、質疑、害怕都毫無保留地紀錄了下來,這樣的坦誠讓他的故事更有真實性、更容易讓我們這些讀者去同理並反思自己。

My 'This too, shall pass' tattoo

我將 This too, shall pass 這句話刺在了手臂上,提醒自己無論當下是好是壞,都會過去的:所以開心時享受當下,難過時知道這會有過去的一天

會想讓 2019 年的自己讀這本的理由實在是太多了,不管是提醒自己該活在當下、放下對事物的執念、接受並與自己的情緒共處等等,就算是當時的我沒有經歷過現在的我所體驗過的事,他也一定能從中拾起對當時的他有所幫助的片段吧。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

2019 年下半年時的我,在職場與生活上都處於一個迷航的狀態,雖然每天很期待進辦公室與朋友們見面,但同時也感覺到自己似乎是困住了,常常一週有三天晚上會下班後跟朋友們直接離開辦公室,到附近的酒吧吐苦水,就算是如此,我當時仍是抱著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

如果我能夠早點讀到《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一書,雖然未必可以解決所有的迷惘(即便是現在,我也不敢說我已經作到了),但至少可以讓我更清楚該如何在一片迷霧之中找到方向,如何在動彈不得時找到搬開面前大石的方法。

會想讓當時的我,把下面這些概念放在心上:

  1. 你隨時都可以重擬問題,或是我偏好的說法:重新框架情況。幾乎沒有什麼事情是決定後沒辦法改變的。
  2. 接受世上總有你沒辦法控制的重力問題。
  3. 你的人生觀與工作觀不見得需要一致,把它們寫下來吧!或許會有讓你豁然開朗的事也不一定。
  4. 記得你面試時最愛說什麼嗎?Fail fast !

Someday is Today

作者在開始寫作、成為小學教師前,曾在麥當勞打工,在值夜班時被搶匪們壓在地上,用槍指著腦袋,毋庸置疑地,在那之後他對人生有了不同的體悟。

這或許是我最擔心 2019 年的我自己會棄若敝屣的一本書,原因無他,因為裡面許多觀念對當時的我來說,可能會太過自我中心與過度激進。為什麼一定要不浪費每一秒?為什麼不把別人的意見當一回事?為什麼不遵守規則還可能造成別人的困擾,還可以這麼沾沾自喜?

但這恰恰是我想讓五年前的我知道的!裡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是作者在任教的學校,每隔一段時間都有表單要填,上面有一個欄位是 Position 職位,他一直覺得這是個很無用,單純為了形式而存在的欄位,所以從他第一年加入學校開始,他就一直填上自己當時的姿勢(同為 Position ):坐得直挺挺的。「而你知道嗎」,作者說,「我在學校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人跑來跟我說你怎麼可以這樣寫,就算哪天有好了,我就是道個歉,劃掉重寫就好。」

第二個則是作者帶著家人出遊,來到了一個露營區,在廣闊的草地上所有畫線的停車格都停滿了車,作者眼看旁邊沒畫線的地方明明就還有不小的空間,於是就直接將車停到了沒畫線的空地上。他的家人都質疑他為什麼不停到其它有畫線的地點,他也是是聳聳肩:「停車格只是某些人制定出來的隨機規則,這裡空間那麼多,我停在這裡不會影響到別人有什麼不可以?如果真的有人來跟我說我不能停,我再開走就是了。」

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想像為什麼我會擔心之前的我會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內容了吧?但我確實是想讓他知道,他可以不用作到那麼極端,還是可以為了他人著想,作出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舉動,同時間卻也可以不用因此畫地自限,去苛責自己。

打造你要的人生:歐普拉與哈佛教授談「更幸福」的藝術與科學 (Build the Life You Want: The Art and Science of Getting Happier)

同樣是我聽了好幾遍的有聲書,憶起 2019 年時汲汲營營地想過得「更開心」、「更有成就」的自己,或許這是一個讓他好好停下來省思的機會,思考何謂幸福,並且從書內給的各種觀念與練習開始,有意識地去作出選擇,走出人生。

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第五本我想了很久,其它幾本候選書為《讓感受自由》以及《我值得一段好關係:運用情緒覺察的力量找到關係平衡》,前者讓我開始學會去辨別情緒並且留給它們空間,後者則是從依附理論出發去提點我該如何不讓自己的過往創傷綁架。

最後還是覺得,留佩萱 心理師的文字不管是在疫情當下或是疫情之後,都帶給我不少的療癒與成長,同時這本書所談的復原力,也是我希望 2019 年的我能夠好好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