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毅力》

是什麼讓一個人能在他所在的領域裡成功?根據多方科學研究的數據,真正與天份相關的比重並沒有一般常理想像的高,更甚者,很多基礎能力測驗較高的人反而不在最後脫穎而出的名單中,那些能夠堅持到底,從一而終的人們才是。

作者在此稱這種堅持的能力為恆毅力,並透過問卷評量受試者的恆毅力強弱,發現是各項能力評量中,唯一能夠預測最後一個人是否能夠於某事成功的指標,而非大多數人所相信的天份至上論。當然也不代表每個人的表現不會受到天生因素的影響,作者提出了兩條算式說明天份與努力所能影響的層面:

天份 x 努力 = 技能

技能 x 努力 = 成就

另外一個環境能夠增進人類表現的研究指出,如果拿一百年前的智商測驗來衡量今日的人類,我們的平均智商將會是 130 ,因為在過往的百年間資訊傳播科技的進步,使得人類更加擅長抽象推理,並從他人的表現中學習、進步。

至於如何培養恆毅力?作者提出了四點:興趣、練習、目的、希望。簡而言之,得先對所作的事有熱情才能更進一步地堅持下去。

書內提到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這樣的差異:

有人詢問參與教堂工程的三位泥水匠他們的工作內容分別是什麼。

第一個表示:「我在砌磚。」

第二個則說:「我在建教堂。」

第三個笑了:「我在打造上帝的殿堂。」

按照作者的分類,這就是工作、職業與志業的差異。

另外刻意練習也是進步的方式之一,現今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萬小時精通技能其實就是在講這件事,只是現實中的研究並沒有一口咬定練習時數的多寡與能力的增進有正相關,而是與練習的品質與方式關係較大。就如同一個人為了馬拉松練跑,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或思索過的訓練方式,進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真正有效的刻意練習比較像是:設下目標、尋求回饋、根據回饋加以練習並改進。

前面也提到,外在環境對於培養恆毅力的影響,一般人們生活中三個最大的外在環境因素便是:家庭、課外活動與所處的組織團體。作者特別感嘆課外活動其實能夠帶來的益處頗大,也因此對於中下階層的孩子來說,課外活動的缺乏讓他們更容易陷入僵化的階級中而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