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不能解決的事》

博客來-快不能解決的事

讀完全書,其實會發現內容便是其所闡述核心思想的體現:一個複雜的問題是沒有一個簡單快速的解法的,本書所想作的,只是整理出數條在思考解決方式時的通則,提醒讀者於過程當中該注意些什麼、如何從他人的經驗中尋找洞見。

就誠如書名,本書提倡的是慢速解決法,以《快思慢想》的論點來說,便是第二種思考路徑,而非第一種直覺式的思考。雖說有一章節是在談一萬小時的練習後所訓練出來的直覺對分秒必爭的情況助益良多,但現代社會裡的許多問題都不是當下可見,甚至是幾十年後才看得到的抽象問題,這時直線思考所帶來的壞處遠大於其可能的優勢。

然而說是這麼說,但我總覺得,人們偏好快速解法的問題本身也是一個需要slow fix的議題,因此不免會有些雞生蛋蛋生雞的兩難。在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真的靜下心來,忍住目前的不適或是衝動,試著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的?當身材走樣時,有多少人能持之以恆地運動、吃營養均衡的食物?當小孩不服管教時,有多少人能夠忍住處罰治標的衝動,而試著找出問題的根源?當別人犯錯的時候,有多少人不會冷嘲熱諷,而是看到背後發生的原因及真正的問題?直到我們能打破這樣的輪迴之前,我覺得要直接apply書內的建議也不過僅是另外一種的quick fix而已。

回到內容,在讀前面幾章的時候,我一直想到之前看過 thinker 前輩對於工程師如何解決問題的洞察 ,也不斷地想到自己很多時候在解一個問題時,確實很容易就落入快速解決它的思維,而沒有好好考慮到這是否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找到的原因是根源,亦或只是病根的side effect?會不會是更宏觀的設計上有誤?

當然也別忘了,書內放在第一條的金科玉律,便是要先承認我們自己犯了哪些錯,這在我們現今的社會內是多不容易的事啊,我們都聽過IBM早期的一則軼聞:

有位高階經理作了失敗的投資,導致公司損失三萬美金,CEO找來這位經理,他一進到辦公室就跟CEO表示自己有多麼抱歉,若是CEO要開除他,他也能夠理解。CEO笑了笑,「開除你?我才剛花了三萬元在你身上投資了一場教育訓練呢。」

可是我們從小的教育,便是警告我們不得犯錯,犯錯帶來的只有處罰和它人的恥笑與責罵,華人文化內崇尚的完人概念更是讓我們把犯錯作為弱點而極力隱藏,看看那些公眾人物的新聞,難道這樣的文化帶給我們什麼還不夠明顯嗎?

書內讓我感受頗深的另外一個部分便是團隊合作,且是來自不同領域、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社會階級的合作,而非僅止於身份、背景相近的團體。然而現實的情況卻常常不是如此,我們常常見到有些意見因為發言者的教育程度而被自命不凡的知識份子輕視;我們不時遇到不同領域的團體互相排斥溝通;就算是在同樣大環境下同樣背景的人們,也會因為理念不同、個人利益乃至於自我感覺良好導致的夜郎自大而彼此攻譙、瞧不起對方。另外一點則是理工科系出身的我們容易忽略,但卻至關重要的一點:人是有情感的動物,任何邏輯上可行的辦法,若是經不起情感的驗證也是徒勞無功。